意大利应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门户 并推动多家意大利企业参展

 人参与 | 时间:2024-06-02 15:41:23

本报记者  赵觉珵    褚大业

意大利应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门户 并推动多家意大利企业参展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上海举行 。中国疫情后全面恢复线下办展的通往进博会热闹非凡,吸引大批“回头客”与“头回客”相聚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欧洲太阳成国际【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长期致力于推动中意经贸合作的中国意大利中国理事会基金会(ICCF)会长马里奥·博塞利也出席了本届进博会 ,并推动多家意大利企业参展 。通往博塞利在日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书面专访时称赞进博会为意中两国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欧洲认为中国是中国意大利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场。博塞利说 ,通往疫情后,欧洲意中两国的中国交流正在恢复,双方必须努力加强对话 ,通往进一步发展商业合作 。欧洲

意大利应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门户 并推动多家意大利企业参展

恢复交流合作需要进博会这样的中国平台

意大利应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门户 并推动多家意大利企业参展

环球时报:能否介绍一下意大利企业参与第六届进博会的情况?

博塞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举办六届,成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开展采购、通往投资和贸易合作的欧洲太阳成国际【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全球领先平台之一 。多年来,这一博览会汇聚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有益于中国的进口。本届进博会有94家意大利企业参展 ,其中有约30家是在我们的支持下来到上海。考虑到我们经历了疫情影响下的艰难岁月和远程参与,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也是未来几年实现复苏的良好迹象。

中国与意大利在今年早些时候重新恢复常态联系,这为不同行业 ,尤其是旅游业带来积极影响,并让我们重返进博会 。所有这些情况都证明 ,现在是恢复联系与合作以重振贸易的重要节点,这也是推出新举措的良好时机,尤其需要像进博会这样面对面的握手和交流。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进博会对意大利企业的意义 ?

博塞利:今年 ,外国展商重返中国是一个强烈而积极的信号 。我们正在谈论的是一个展示产品与服务的博览会 ,这些产品和服务需要亲自触摸和体验。进博会的再次举办将推动企业签署协议和合同。

首届进博会以来,许多意大利企业一直参加其中。对于那些已经与中国开展合作的企业来说 ,这是一个扩大其产品覆盖范围并接触新合作伙伴的机会。对于那些处于早期阶段的公司而言,这是一个可以迈出第一步的途径 ,它们将有机会把自己介绍给中国市场,这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 。

事实证明,进博会的模式非常有效 ,为中国持续保持对外贸易活力作出显著贡献 。

昨天 、今天、明天,我们都“离不开中国”

环球时报:在疫情影响逐渐消退的2023年 ,中国与意大利经贸联系的恢复情况如何?

博塞利 :中国疫情后的重新开放对恢复两国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 ,我们尤其需要中国的进口需求以推动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发展 。虽然消费领域的复苏仍不均衡 ,我们也意识到一切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还需时间 ,但我们对中国买家重返意大利很有信心 。我们已经看到中国买家的回归 ,在很多于意大利举办的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此外 ,具备消费能力的中国游客正再次涌入米兰的广场和商店 ,这为轻奢品牌的复苏提供了良好基础 。很多轻奢品牌在中国的布局不及奢侈品巨头 。因此  ,我们必须努力加强对话 ,进一步发展商业合作,使关系更加互惠和透明 。

环球时报 :您如何评价中意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

博塞利 :我们昨天离不开中国 ,更不用说在今天这个重要时期 ,明天我们当然也离不开中国  。

中国现在和将来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可以为“意大利制造”提供充足的增长机会。追求品质且具备消费能力的中国消费者也一直青睐“意大利制造”  。纺织品和服装、食品和饮料 、机械 、鞋类和皮革制品、家具等是意大利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 。

除意大利主要时尚和奢侈品牌已在中国拥有影响力外,中国对意大利产品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 ,并在许多其他领域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例如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 、机器人、服务和医疗保健产品,以及建筑和新材料等领域。 

我们设立了一个新的常设机制 ,即意大利中国理事会基金会。该基金会旨在确保客观 、全面的信息交流,帮助两国企业家、企业以及政府和机构代表之间举办定期会议。ICCF的目标是借助中国和意大利提供的机构支持与工具(包括金融支持)  ,让企业间建立牢固关系 ,以解决具体问题 ,促进商业项目和活动 。 

我们越来越相信 ,为重振双边关系,意大利和中国的企业都应该发挥核心作用 ,意大利应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门户 。

中国将像以往一样再次实现增长目标

环球时报 :您在疫情后再次访问中国有什么感受 ?您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有何预期?

博塞利:过去40年来,我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时隔4年再次回到中国,我难掩激动之情 。每次我来到中国 ,都会看到它的变化,我相信这一次更是如此。我了解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动力,我毫不怀疑今年中国将像以往一样再次实现其目标。在中国公布2023年经济增长数据时,很多国家也会不假思索地表示认可。 

北京拥有多种可以使用的金融刺激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我们希望2024年成为一个复苏之年,也希望意大利和中国能够尽可能顺利地恢复商业和贸易磋商 ,ICCF将努力保持这座沟通桥梁的稳定 。

环球时报 :近期 ,欧盟出现与中国“脱钩”以及“去风险”等言论  。您对此持何种观点?

博塞利:考虑到北京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欧盟当前的战略反映出欧洲在对华经济关系方面的做法正在改变。欧洲现在采取务实态度,更加重视经济相互依存的多元化和韧性 ,特别在稀土、太阳能和电动车等战略领域。

如今 ,尽管仍有担忧,但中国依旧是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参与者。面对最近关于“脱钩”和“去风险”的呼声,重要的是认识到我们之间经济的相互关联性以及完全分离的不切实际 。我相信 ,欧盟将继续寻求可持续的平衡 ,在追求战略利益的同时与中国保持建设性关系 。▲

顶: 7踩: 5728